第二章 出門
(1/1)半個時辰之后,李原坐在走廊上看著天空,嘆了口氣。
整理著腦海中慢慢多出來的記憶,他對于現(xiàn)在的身份也大概清楚了,原主叫李原,字景遠,父親李文濤是彭城的知縣,為官清廉,家產(chǎn)不豐,據(jù)說只有一家書畫鋪子,里面售賣的大多是自己的墨寶,也就勉強維持營生。
母親錢氏是彭城有名的富商錢員外的女兒,陪嫁豐厚,據(jù)說光彭城中心街道上的鋪子就有十幾家,售賣的有胭脂水粉、布匹、首飾鋪子等。
家里二子一女,都是母親生養(yǎng)的。雖說李父有兩房通房,但都沒有子嗣。大姐李華嫁給鄰縣的一個小官吏,后來跟著相公北上赴任去了,常年不見面。
哥哥李禾只有二十二歲,卻已經(jīng)是個秀才公,加之性格頗有些少年老成,很得父親器重,已經(jīng)開始幫著父親料理衙門事物。嫂子張氏也是本地小官之女,雖說家世不顯,可是成親三年,卻育有二子,因此深的母親錢氏的看重。
自己在家排行老三,是家里的幺兒,從小被母親錢氏寵愛,讀書不如哥哥用功,花錢的營生倒很是在行,吃穿玩樂,樣樣在行。父親雖然恨他不爭氣,但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,也早早為他謀劃了一門好親事,正是本縣的五品武將李江的女兒。
算起來李原雖然只有二十歲,卻已經(jīng)成親半年有余,見兒媳婦李秀兒依然不見有孕,錢氏嚴令幺子李原不許再像過去那樣外出胡鬧。
父親忙于衙門公事,無暇管教李原,只嚴令他在家讀書,每逢休沐會考教他一番,只是李原是個紈绔子弟,性子頑劣,不愛讀書,每次考教功課都不能令寄于厚望的父親滿意,常常挨罵。昨日他在家一頁書也看不進去,索性大白天在臥房睡起了懶覺,后世的李原這才穿越過來。
至于這個世界,李原目前還有些弄不清楚。彭城是江寧下面的小縣城,這里不是宋朝,似乎也不是明朝,令李原疑惑的是,前世所見的史書對于歷史的記載和此方世界似乎有些出入,如今的這個朝代是大魏。大魏朝與宋朝類似,相當繁華。
正想著這些事情,他的小廝阿東小跑著過來,手里還拎著個古香古色的食盒。
“二公子,夫人吩咐我給您送飯,小的把院子里找遍了都沒見你,原來您出來了啊,叫小的好找”。
說著打開食盒,只見里面是兩盤熱騰騰的小炒,還有一疊炊餅,一盅棕紅色的濃湯。早已餓極了的李原自動忽視他的一大串子臺詞,端起湯就往嘴里灌,一口氣喝完,拿著炊餅就著菜,毫不斯文地大口吃了起來,吃完還幸福地打了個飽嗝。
想起方才臥房里與便宜夫人相處時的尷尬情形,他下意識地就想逃避。他讓阿東陪著他上街閑逛,一路上看著熱鬧的街道,人來人往,一直逛到了傍晚,才邁著沉重的步子,拖著走得酸疼的小腿回到家里。
心里感嘆,古代生活,挺悠閑,就是有點費腿。
另一邊,李秀兒回到了兩人的臥房。
十七歲的新婚小婦人在窗邊站了一會兒,坐在梳妝臺前,緩緩解開了纏住秀發(fā)的絲帶,想起剛才相公的言不由衷,微微嘆了口氣,心里暗道:我是不是太著急了?相公的身子看起來有些吃不消了,可是娘給我的生養(yǎng)秘方……,娘還說是宮里傳出來的,最宜子嗣的,可相公……
作為武將家的女兒,到底骨子里有一份果斷爽利,這是尋常閨閣女子難有的。
猶豫了良久,她還是下定決心,今天晚上再用一次,以后再不用了,這次要是還懷不上,那就緩緩再說。
想起喝完藥湯的相公在榻上像換了一個人,她不禁粉面微紅,眼眸閃爍。
讀書三件事:閱讀,收藏,加打賞!
本章結束,點擊繼續(xù)閱讀->>